1995年,苏珊·桑塔格发表《百年电影回眸》,文章短小而深刻,她开篇就指出电影已是没落的艺术,电影产业与艺术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,观众为奇观或幻觉买单,但艺术已经被制片成本吞噬。这是个恶性循环,艺术电影越来越少,对电影的迷恋日渐消亡。
将近30年过去了,桑塔格的担忧几乎全部落地。商业片愈发“无所顾忌地组合或再组合”,电影节的浮华只是浮华,不意味着艺术在延展和生长。电影已然没落,迷影濒临死亡,日常场景是人们在各种尺寸屏幕上看画面,是的,绝大部分是不是电影。人们看十几秒的短视频,听着蠢货般的罐头笑声,或者几秒钟就划过。这其中生长艺术的可能性为零,这当然也不是这类应用的出发点。
回到1895年12月28日,来自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他们拍的《工厂大门》等影片,售价1法郎,这个动作涵盖了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核心环节,所以电影史把这一天命名为电影的诞生日。卢米埃尔重现现实生活,冲破了时间和空间,与戏剧性还没有发生关系。但梅里爱与现代电影产生了勾连。
第一批观众里就有梅里爱,他觉得电影是更加高级的魔术,但卢米埃尔不想把机器卖给他。后来梅里爱从英国买到放映机,又找工匠自制摄影机,他开始尝试拍摄,搭建摄影棚,尝试同期伴奏和同期配音。梅里爱如此疯狂地迷恋电影,前后拍了600多部电影,直到最后宣布破产,靠经营糖果玩具店为生,几乎被世界遗忘。
梅里爱忙着置景和拍摄、发明电影特技、构思人物情节与冲突、创造超越现实的画面,他醉心于创造和改造现实,让作品更加梦幻,他就是最早的、最全情投入的迷影。1920年代末期重新发现梅里爱的记者和影迷是迷影,马丁·斯科塞斯更是迷影,他自己就是十岁时在52街一家影院里看到了梅里爱的《魔盒》,从那时起产生了拍电影的想法。2011年,斯科塞斯拍出《雨果》,终于把梅里爱的传奇人生搬上银幕,机器人偶在白纸上画出《月球旅行记》经典图案的画面感人至深。
机器人偶其实是自动装置,当时欧洲最有名的魔术师、法国人乌丹制作的机器人偶,在1844年的博览会上曾经卖出7000法郎的天价。1888年,梅里爱从乌丹家人手里买下魔术剧场,发现了不少自动装置,他的第一台摄影机就是用这些自动装置的零件制造的。
1896年,梅里爱拍《乌丹剧场的消失女子》的时候首创了停格再拍,它就是时下那些热门变装视频的鼻祖。世界总是往复循环的,一百多年过去了,迷影将继续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