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 · 2023-12-06

007马不停蹄

提到007电影,必然想到性与暴力,25部007电影紧扣这两个核心,持续不断为男性观众炮制了一场场关于枪和美人的春梦。

枪管,螺纹弹道,男人从右侧往画面中间走,突然转身对画外开枪,鲜血晕开——这个标志性的开场和邦女郎、西装、跑车、手表、特殊武器、M和Q、钱班霓等等,共同组成007电影的核心元素,只有看到这些固定模块,观众才能获得满足,而套路化的剧情同样也是为了强化观众的接受习惯,并吸引他们的主观投入,比如预判007和邦女郎什么时候上床。

换个角度看,007电影和麦当劳、耐克、Apple等等,都是大众消费在不同领域的头部产品,用户的基本盘庞大,而且相对稳定,所以007电影才能从1962年到现在,不断印证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。不管是东西方对立的冷战时代还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,抑或是深陷割裂的当下,它始终都是流行文化的标签之一,并且屹立不倒。

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007电影代表着特工电影的巅峰——虽然小说原作者伊恩·弗莱明看完第一部改编电影《诺博士》就直呼可怕,他很难接受冷峻的特工变成幽默风趣的——但电影公司显然更了解市场需求,这部投资100万的电影在全球拿到将近6000万票房,Eno制作公司和投资方联美都尝到了成功的滋味。

肖恩·康纳利其实是因为蓝领气质成为首任007的,他有一种天然的反叛气质,一边执行国家任务一边泡妞非常顺滑,接连出演五部电影之后,他决定急流勇退,但乔治·拉赞贝演完《女王密使》之后告别,他又被联美找回去拍了《金刚钻》。

罗杰·摩尔成为第三任007,此时的007电影全面拥抱娱乐化,过度迎合市场需求,市场什么热度高就拍什么,比如70年代初黑人文化兴起,《你死我活》的反派就全都是黑人,《海底城》和《太空城》明显把视觉奇观当成核心卖点,到了80年代,硬派动作片开始风靡全球,《雷霆杀机》就让罗杰爬上金门大桥。但此时的罗杰已经57岁了,对标史泰龙或施瓦辛格的可能性为零,观众甚至不用仔细观察就能看出大部分动作场面是特技演员完成的——可能只有床戏是罗杰亲自披挂上阵的。

罗杰主演了七部007电影,作品最多但口碑最差,观众越来越难感受到传奇特工的魅力,是时候走马换将了。当时皮尔斯·布鲁斯南受到合约限制,蒂莫西·道尔顿成为第四任007。与此同时,Eno制作公司也积极进行改变,比如只保留军需官Q的角色,其他老班底全部光荣退休,007每次都要调情一二的钱班霓也不例外。

戈尔巴乔夫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动苏联改革,这标志着冷战开始步向尾声。格局基本确定之后,大众娱乐的本能反应之一就是出现大量把苏联设定为反派的电影,比如《洛奇4》大战苏联拳王,《黎明生机》也不例外,007护送苏联情报头子叛逃西方,从而牵扯出惊天阴谋。

道尔顿是舞台剧出身,他可能会让观众觉得过分严肃,幽默感有点勉强,甚至显得生硬,但这正是道尔顿对弗莱明作品的理解,他希望恢复冷峻特工的本质,这一点得到了编剧的认同。另外,道尔顿比较注重男女情感的铺垫,和几位动辄上床的种马前任相比,他让007第一次像一位真正的绅士。

《杀人执照》看起来格局不大,却是007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突破,它大胆摒弃了常规的套路,这次007不是执行国家任务,而是单纯为老友复仇,甚至不惜放弃杀人执照。007单枪匹马与毒枭斗智斗勇,利用反间计让反派自相残杀,只有不加限制的暴力才能消弭他内心的愤怒。

与所有前作相比,《杀人执照》最接近弗莱明原著的风格,故事足够黑暗,人物足够真实。但它不用豪华跑车或高科技武器,动作设计走写实风格,007竟然被打得灰头土脸,不仅是观众,就连评论界也很难接受这种改变,直到多年以后人们才慢慢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前瞻性。

道尔顿签了七年合约,但Eno和米高梅、联美陷入长期的法律纠纷,后来他决定终止合同。而接棒第五任007的,正是之前差点成为第四任007的皮尔斯·布鲁斯南。

从《黄金眼》到《择日而亡》,布鲁斯南把影片重新回到西装豪车高科技武器的传统路线,并推动女性力量的大爆发——朱迪·丹奇饰演的M夫人被发展成重要角色,邦女郎也不再只是花瓶,尤其是杨紫琼在《明日帝国》的精彩演出,让她一跃成为全球知名的动作女明星。

客观来说,这几部007电影代表了好莱坞动作电影的制作水准,每一部都有标志性的大场面,故事设计努力告别了冷战,反派设置颇有现实寓意,但是,影片带来的惊喜越来越少。

007电影越发中庸的同时,《碟中谍》扶摇直上,阿汤哥饰演的伊森·亨特情比金坚,他的特工小组没有政府撑腰,随时陷入绝境,这些设定与007形成鲜明的对比,然后是《谍影重重》横空出世,除了动作设计别具一格,观众从未看过如此揪心的特工电影,他们的心情因为杰森·伯恩的遭遇跌宕起伏。

与这些锐意进取的动作片相比,007的劣势越来越明显,再不改变它可能会被市场淘汰。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危机。

但观众和影迷也经常会变成阻力,因为他们更喜欢龟缩在舒适区,比如刚开始没有人觉得丹尼尔·克雷格合适演007,各种冷嘲热讽不绝于耳。直到他们看到克雷格穿着淡蓝色的泳裤走上沙滩的照片,一切质疑都烟消云散了——潜伏进入巴哈马群岛拍摄现场的记者是不是电影公司安排的?已经不重要了——之前反对的声音有多大,现在欢呼的声浪就有多强。

《皇家赌场》改编自弗莱明第一部007小说,寓意着回到原点重新出发,事实上,它重启了《杀人执照》被否定的努力,并且走得更远,这位顶级特工被打得灰头土脸,他的爱情以悲剧收场,观众也为他心酸。《皇家赌场》更注重塑造这位冷面特工的内心世界,影片在IMDB拿到了8分,是007系列电影中评分最高的一部,足以证明这次转型的成功。

克雷格用《无暇赴死》结束了他的007生涯,在克雷格开创的新世代里,007成为一个有故事的特工,一个可以共情的人。